版型及作法:
Simple Sewing 2012年第三季進階特別講習
手作包超級基本功(KURAI.MUKI著)p.58 Rucksack後背包
上半年因為如此這般種種的原因,上課的狀況不是很積極,也或許是幾款袋物都不是我的菜,連續兩季都只上了洋裁,五月中看到新的課程會教這款學生時代的背包很期待,課表公告的當天便早早去報名上課了,還瘋狂地挑戰第一次在同一天連上兩堂不同的特別講習,果然不論是上課還是回家作業都是雙重享受啊。
(不過怎麼樣也能自己控制不熬夜做作業和上課的進度啊,怎麼說都還是比工作時好多了。)
後背包的裁片不複雜,算是這半年來花俏的袋物講習終於有回到袋物主體的感覺。選布的時候看了門市這一季的布料,沒有第一眼看上符合這款後背包的花色,轉而看向家中的藏布,發現去年上丹寧背心裙的布還剩了不少,紙型大致排上去發現布量足夠,另外同件衣服上的深藍配色布也還夠做袋底的部份,於是表布的配色組合和丹寧背心裙同款,裡布則是去年在特賣會選的零碼美國印花布,形成了包包外面是海洋風、裡面是池塘風的趣味。
(老師們配的主打布是熊熊圖案,但事件之前我沒有特別超級喜歡熊,而事件之後熊就只是熊,在冬泉谷可以剝出很多硬甲皮的動物,離題了。)
第一堂課學到了蓋住拉鍊的上袋蓋車縫方式,之前翻看家裡的背包看不出個所以然,老師講解之後便豁然開朗了,不過這個方法很講究底線的美觀程度,上課時用教室的機器車縫接合某條底線不會被看到的部份,發生了針距大小不一及底線卷線的狀況之後,當下決定表布的部份還是回家再車吧。
針距忽大忽小 |
底線直接糾成一團 |
回家開始做作業前先花了半小時把教室機器糾結在一起很驚人的車線拆掉,在前袋身上加進一個可以放車票或卡片的小口袋(旁邊附了簡單的筆插或鑰匙環),開始和前口袋奮鬥:下袋身和拉鍊的接合我一共車了三次(拆了兩次)才完成,第一次在車完上袋身之後才發現下袋身的拉鍊和布相對位置弄錯了,第二次則是車完壓好線之後發現上下袋身沒有對齊,而口袋上下沒對齊則是一整個在搞笑,只好再次拆掉重來。講義上用25cm的拉鍊,這裡為了避開兩邊車縫時機器容易卡住拉鍊的問題,我用22.5cm的拉鍊加上兩端的拉鍊擋布(在幸福公事包裡學到的技巧)。
拉鍊頭加上拉鍊擋布 |
外口袋裡面的貼式口袋 |
組合完表布的前面幾乎是個包包的樣子了(這時候背後還是空的) |
家裡的愛心縫紉機果然相當順手,後棉麻布加厚襯總共折疊六層,她還是用14號車針順暢地一次車過去(車完之後才發現我至少該換個16號的車針),底線的表現也很好,於是做完表袋身的作業之後,第二堂課表布部份的上課進度也多做了一些。
小插曲是上完第一堂課後的某日,和老公大人外出時發現地下街有圖書特賣,翻到一本《手作包超級基本功》裡面p.58竟然有同款後背包的教學,當下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但買回家研究了一下書裡的作法之後,和上課老師的教法有部份是不一樣的,遇到認真的老師上課還是有收獲的。
不過書裡的背帶有另外製作和表布花色一樣的部份,考量肩膀的舒適度,最後製作的也不是書上教的版本(→做東西一整個沒有很想照步驟做的傢伙),而是用穿彈性襪的概念做出了表布整圈包在織帶外面的背帶。(裁布48*10cm)
用表布包覆一部份的織帶,讓織帶和本體有一體感 |
(打到這裡突然想到,下次做的時候應該可以把內袋的袋底和兩片側邊畫成一片,減少內袋袋底的接縫問題。)
回家完成外袋之後,外袋和內袋在袋身的縫份要先儘可能地固定在一起,以免使用的時候內袋和外袋只靠拉鍊相接容易分家的狀況。
手縫藏針縫原來也不是很大的問題,但是實際上縫的時候,前進的速度非常緩慢:罪魁禍首就是上課時貼在拉鍊和表布之間的水溶性雙面膠帶,造成進針和出針非常困難,即使把膠帶從縫隙之間拉開,殘膠也還是難以處理。手指相當危險地縫完五分之三圈之後(甚至一度還出動持針器),靈機一動想到利用濕抹布擦過殘膠的部份來溶解「水溶性」膠帶,這個方法果然有點效果,剩下的五分之二圈進展的速度有比較快了,也順利地在睡覺前完成新的背包。
真是充滿「靈機一動」的過程。
裡布的清涼池塘風 |
因為膠帶而手縫進度緩慢的藏針縫(縫合內袋及拉鍊之間) |
提把處用書上教的方法車縫了中央6cm的長度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