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提供的
課程內容和
作品說明在這裡 (老師的部落格) 。
終於十堂課都上完了,上課之前沒有查到什麼關於這堂課的資料,因此,上完課之後稍微記錄這三個月總共十週的上課狀況,也可以搭配之前的
上課作品文章一起看。
會報名這堂課,單純只是路過亞東技術學院的時候看到圍牆上綁的布條,回家看了一下學校的網址和上課的作品覺得還蠻有點意思,之前也沒有做口金的經驗,就這樣報名了。課程的費用 3000 ,上課時另外要交 2200的材料費給老師 (有附明細) 。
1. 上課的建議條件之一:使用 FB 和 LINE
上第一堂課老師馬上要大家拿出手機來加 FB 和 LINE 的時候,馬上就嚇到我了。當時有一種 "我應該是報了現場的課程不是遠距教學一類的吧" 的驚嚇感,不過,當時已經報名了也來不及了,於是,沒有 FB 也不用 LINE 的我,就這樣默默地上了下去。
以一個 (不用 FB 和 LINE 的) 過來人的經驗,我強烈地建議沒有使用這兩種通訊軟體的人,想上這門課之前請好好地考慮。因為,從第二堂課開始,老師 "每一次上課" 都會在課堂上提到上星期在 FB 的群聊裡貼了什麼教學、選布的話群聊選、有問題群聊問,總之,沒有 FB 沒有群聊的我只能微笑,事後寄 e-mail 問老師 (這是我唯二能和老師聯絡的方式,第二種方法是簡訊或電話) 則是一直陷入 "群聊只是輔助" 的鬼打牆。
附帶一提,老師端午節前很樂地在課堂上提到他在群聊裡面貼的吊飾教學,經過了近一個月的詢問一直到課都上完了還是沒有直接告訴我到底是什麼,我用老師上課時講的關鍵字大概找到了一些可能是的,只能說是無緣了。
沒有用和老師一樣的 FB 和 LINE 的習慣,就只能被晾在一邊,因為你不是老師的 target student。要抱著這樣的心理準備去上課,才不會覺得莫名其妙。
2. 上課的建議條件之二:了解老師的教學方式
開始上課之後,因為一直搞不懂這門課是怎麼回事,為此我從頭開始讀了老師的部落格,試圖弄清楚到底老師的教學方式是怎麼進行的。
老師的部落格是有名的手作教學網站,早期有提供各種包款的線上照片教學,並且販售材料包,根據一位買過材料包的網友說,照著網站上的教學做,其實不困難。
因此,老師的教學和步驟都擺在部落格上 (公開或鎖碼) ,即使是像這樣去課堂上上課,也不會拿到紙型以外的教學或步驟。上課的時候,沒有記下來或抄到筆記的部份,不會像其他的手作課,有其他紙本的資料可以參考。如果有心想要向老師學好口金包的製作和細節,上課時要認真聽、必要的地方要自行抄筆記,回家當天要馬上做,不然會和我的
仕女包一樣悲慘。
3. 上課的建議條件之三:至少做過老師的一兩個包 (單堂課或材料包)
即使我有上過其他的布作課,第一堂課拿到材料之後做的事情,我還是完全無法進入狀況。
老師很興奮地和舊同學打招呼,舊同學 (至少上過單堂課) 也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幹麻,在第二堂課之前,對於我手上的材料和為什麼要進行這些步驟,我一點概念也沒有。老實說,上完第一堂我有一點後悔報名了這一期不知所以的課程。
到了第二堂課,老師在白板上寫了口金包的製作流程 (純文字,當然沒有圖解) ,終於讓我對於現在進行的步驟和目的稍微有一點概念了,同時,這堂課也做到袋身有點成形的狀態,稍微有一點 "噢,我真的在做口金包" 的樣子了。
到縫好第一個口金,終於走過一次口金包的製程,才有一種 "原來是這樣" 的感覺。這點和之前上任何 simple sewing 的課或是看著日雜做衣服,隨時可以看得到現在的進度和接下來還要做什麼,這種清晰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4. 上課的建議條件之四:夠主動,有在家裡做好大多數步驟的心理準備
之前看過家人或朋友上社大的課,大部份的教學和進度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因此報名之初我對這點也不疑有他。
但,現實不是這樣。這門課總共作五個包,第一個包和第二個包大部份是在課堂上做的,第三個包裁布是在課堂上裁的,以下接著所有的事情都是在家裡要自己做好,上課只是把做好的部份帶來給老師看。所以如果不夠主動在家裡把作業做到一個程度的話,那上課的時候也不會有任何的進度。
仕女包就是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發生的慘劇,當時我沒有注意到上課其實不太會有機會可以做,因此,隔了兩個星期之後我沒有在家裡做到至少可以帶到課堂上手縫的程度,因此那幾次上課完全不知道我早起是為了什麼。
最後一個長包製作的時候我終於搞懂怎麼用自己的方式跟上老師的課程,在上課前做到可以在課堂上手縫的程度,才終於不再浪費上課時的時間。
5. 上課的建議條件之五:不在意上課會手滑一直買新的材料
老師的材料費不等於最後上完課需要的材料的費用。雖然提這件事顯得有點小氣,但在意的人或許參考一下比較好。
課堂上製版不同於一般的袋物或洋裁課,用的是薄膠板。當然,薄膠板有相當的好處,可是,明細列出來的兩片膠板顯然是不夠的。
以我來說,第一個和第二個包我沒有製板,第三個包照老師上課說的,做了全版,第四個包和第五個比較大的包,考量到取圖和膠板的大小,我只做了半版,即使如此,我的膠板還是不夠,最後用到之前庫存的半片薄膠板才畫完所有的版型。
上課時老師曾經含糊地說,大部份的同學膠板都不夠,但也有同學排一排之後夠用的,因此我沒有特別意識到我的膠板可能會不夠,畢竟畫的時候我也不是特別大器會畫在正中央,或者種種浪費膠板的狀況,即使在我每次製版的時候都特別注意位置和形狀的狀況下,還是不夠;幸好是之前我曾經大量地購入了一批膠板,才解決最後一個包的內袋版型不夠畫的問題。如果沒有庫存的膠板而當時才另外要和老師加訂的話,那大概到最後一次上課都不一定做得出最後一個包來。
不過,因為老師對於課程有相當程度的堅持和個人風格,她對同學的要求也當然有相對應的仔細和龜毛。
我很少在手作課上遇到像老師這樣,會以如此高的標準講評同學的成果,包括袋身的對稱程度,看不到的地方牙口有沒有剪好,包括口金的配色和袋身怎麼樣才能相稱,包括縫口金的線應該怎麼選擇。一些手作老師對於這類的細節往往匆匆帶過,顏色什麼的,反正最後作品有組合在一起就好了。
除了口金包之外,老師上課時也彈性地教了一些其他的小配件,像是布作的小吊飾、包扣的縫法、大腸髮圈的做法,這類一般也很少在外面的課程會順便學到的東西。
另外,團體課因為可以同時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老師講解時也會提醒大家不要犯那些錯誤,因此,雖然自己只做五個包,卻同時學到了其他 5x13 個包的經驗 (前提是大家都有做作業啦,也有人不一定有做的) 。
據說在最後一堂課老師會做口金包的總複習,聽過的同學說非常有用,但因為中午有事先離開了,不知道實際上到底是什麼樣程度的有用。
只是,很可惜的是,這門五堂課的包,只在課堂上紮實地完成了兩個,剩下三個變成回家自己學習,等於是少了三次能夠讓老師在過程中發現問題的機會,就這點來說,我比較喜歡單堂課的紮實。
另外,在第三個包款時老師就布和口金的配色做了說明,但是第四個和第五個讓大家自由發揮之後,最後一堂課因為部份同學的配色不是那麼優,讓老師得以用錯誤的例子讓大家比較不同色口金的搭配。但,如果我是配色不優的人想換口金的顏色,光想到要重縫 20 公分的口金大概就很想哭了吧。
最後,放一張所有同學作品的合照,這一期的課程認識了許多很棒的同學,因為有這群很棒的同學,這門課也變得愉快一些了。